搜索

俞敏洪借直播带货绝地逢生 新东方半年赚6亿转型基础有待夯实

发表于 2024-12-28 03:44:13 来源:天音网

原创 沈右荣 长江商报

编者按

艰难困苦时刻,方显企业家本色。

近三年,全球新冠疫情席卷,多个行业突变,“教培教父”俞敏洪、“物流一哥”王卫、“独角兽之父”汪建国等逆风飞扬,成商界翻身人物代表。

花甲之年的俞敏洪,拒绝退休,更拒绝躺平,扎身直播,跨越出国留学培训、K12学科培训,将新东方推向电商直播+教培新时代。

王卫熬过至暗时刻,对内,治理修正;对外,告别烧钱模式,出海开疆拓土,坐稳行业“一哥”之位。

曾被张近东、黄光裕“杀”得丢盔弃甲的汪建国,转换赛道,历时10余年,完成了东山再起,重出江湖。

但是,江湖险恶,无论是新东方,还是顺丰控股,亦或是孩子王,都将面临新的挑战。

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

俞敏洪在花甲之年绝处逢生。

始于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,发于2021年的“双减”政策,教培行业迎来巨变。留学培训、K12学科培训遭遇重挫。有着教培“教父”之称的俞敏洪,失去了半壁江山,几近陷入绝境。

俞敏洪走过的60年人生,是一段不认输、不服输、擅长危中寻机的传奇故事。本该退隐江湖的俞敏洪,在绝地之境冲锋在前。

扛着外界的压力和质疑,俞敏洪带领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。他承受了失败,最终初获成功。

今年1月17日,新东方在线(01797.HK)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,其半年盈利5.85亿元,成功扭亏。

只是,迈入电商直播+教育并行的新时代,新东方转型的地基待夯实,俞敏洪也宣称将交棒,未来新东方这艘教培巨轮将驶向何方?

俞敏洪

逆势翻盘扭亏为盈

双减、疫情叠加下,俞敏洪及其实际控制的新东方率先探出新路,活了过来。

今年初,新东方在线正式向外宣告,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为止六个月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.83亿元,同比增长262.69%,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(简称净利)为5.85亿元,同比增长207.59%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(简称扣非净利)5.72亿元,同比增长202.77%。

始于2020年,新东方在线持续亏损。2020年至2022年,公司实现的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.81亿元、14.19亿元、6.01亿元,同比变动17.57%、31.29%、-3.70%。对应的净利为-7.42亿元、-16.58亿元、-5.34亿元,三年合计亏损29.34亿元。这三年,扣非净利合计为-30.50亿元。

2021年中期,新东方在线实现营业收入5.74亿元、净利-5.44亿元,仍处于亏损状态。

上述数据显示,新东方在线实现了由亏转盈的反转。

这三年,俞敏洪做了些什么?

疫情冲击之下,出国留学培训遭受重创。“双减”政策出台,教培行业遭受重击,K12学科培训受灭顶之灾。K12学科培训是新东方的半壁江山,俞敏洪不得不忍痛砍掉。

辞退员工、退学费、教学点退租……这让俞敏洪几乎陷入绝境。

身为新东方的掌门人,面对生死考验、万丈深渊,俞敏洪没有退宿,也没有躺平,而是选择突围。

直播带货蓬勃兴起,俞敏洪一头扎了进去,且选择做农业。彼时,薇娅、李佳琦、罗永浩、辛巴号称是直播赛道上的四大天王。俞敏洪高调转型直播,吸引了无数看客,也迎来了嘲笑。有朋友警告,“老俞,这事做不得,你身体不好,退休算了!”

新东方直播首秀,拿下500万元销售额。随之而来的是流量低迷,知识、双语带货风格备受质疑。俞敏洪压力山大。

1993年出生的董宇辉是俞敏洪的福星。2022年6月8日,“兵马俑”老师董宇辉走红的视频在抖音被截取,并在微信朋友圈传播,东方甄选抖音账号粉丝数量突破百万。随后数月,东方甄选粉丝跃升2000万,超越罗永浩的“交个朋友”,成为抖音头部直播间。

火爆的东方甄选成了新东方的救命稻草。忙于直播的俞敏洪在直播间声明,新东方不只带货农业,主业仍然是教育。

东方甄选围绕知识带货的直播特色,邀请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梁晓声、麦家等各界文化名人参与直播,直接拉动图书销量。倪萍的著作《姥姥语录》自产品上市后的三小时内卖出超过24.8万册,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累计销量超50万册。

新时代将如何走

新东方活过来了,俞敏洪松了一口气。未来的新东方该如何走?

“双减”政策出台三年,俞敏洪对新东方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,尽管砍了K12学科培训,但K12素质素养教育仍在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留学培训、大学生考试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等业务,都将逐渐回暖。

公开数据显示,2023财年一季度的出国考试准备、出国咨询业务分别同比增长2%、21%,成人及大学生的国内考试准备业务同比增长约2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新东方的K12素质素养教育业务,实际上是K12学科培训业务的“换汤不换药”。市场人士认为,K12培训业务也会持续回暖。

如今的新东方,迈入了教育培训+电商直播的新时代。一方面,教育业务在回暖,另一方面,电商直播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,东方甄选的巨大流量能否持续?基于此,市场关注的是,未来的新东方,将朝哪个方向走。

一个十分肯定的答案是,“双减”政策的利剑高悬,新东方的教育业务难以再现高光时刻。

新东方的教育业务存在一些弊端,俞敏洪曾坦承,创新不足,科技赋能欠缺。尽管东方甄选火爆,但对于新东方的产业转型,俞敏洪依然十分清醒地认为,转型远未结束,新东方从转型到稳定至少要花费三年时间。

过去三年,俞敏洪掌握着新东方的重大决策,在外部,他影响了教培行业动向。

去年9月,俞敏洪对外称,未来10年内一定退休,将交棒给优秀的新人。

去年,俞敏洪相继卸任新东方国际游学、新东方前途出国、新东方大愚文化公司、OK智慧教育等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。其中国际游学由刘婷接任,慧致天诚由许颖接任,前途出国和大俞文化分别由孙涛、窦中川接任。

此前,俞敏洪曾称备受健康问题困扰。左耳完全失聪,肠胃失调,腰椎间盘突出15年了……身体在衰退,俞敏洪的高光时刻及时代已经过去。

新人,将成为新东方跑马圈地、开疆拓土的主力。

未来的新东方,将属于谁的时代?能否成为百年大学生找兼职靠谱的app不败的新东方?值得继续关注。

王卫向外而生“出海”开疆拓土

顺丰控股逆势大赚60亿仍需过成本关

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

王卫成为当之无愧的“快递一哥”“物流一哥”。

熬过了至暗时刻,2022年,王卫翻身了。最新业绩预告显示,2022年,顺丰控股(002352.SZ)预计盈利超过60亿元,同比增速超过40%。此前的2021年,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降70%。

2022年,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发布,顺丰控股位居第441名,这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首次进入世界500强。

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,叠加行业恶性竞争下,一度深陷困境的王卫靠什么完成突围奇袭?

针对快递市场,王卫退出快递内卷,不再烧钱;在顺丰系内部,大动手术,修正盘活,苦练内功。王卫还推动顺丰出海拓土开疆,向外而生,打造第二增长曲线。

快递行业的竞争,是客户量、成本的竞争,告别了内卷之后,抢夺存量市场,王卫还需过成本关,而这一关残酷严峻,恐难顺风顺水。

王卫

迎来反转扣非净利预增近2倍

王卫的变革成效显现,顺丰控股经营业绩实现了反转。

根据业绩预告,2022年,顺丰控股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(简称净利)为60.50亿元—62.50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42%—46%;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(简称扣非净利)为52.50亿元—54.50亿元,同比增长186%—197%。

作为“快递一哥”,王卫曾推动顺丰系快速扩张,顺丰控股以规模优势实现了经营业绩快速增长。2017年,顺丰控股作价433亿元借壳鼎泰新材,登陆A股市场。2016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.83亿元、 净利润41.80亿元,到2020年,营业收入、净利分别增长至1539.87亿元、73.26亿元。短短四年,营业收入增长965.04亿元、31.46亿元。

始于2020年的疫情,影响了当年一季度经营业绩,但国内疫情控制较好,二季度快递业快速恢复。当年,顺丰控股业绩创新高。

2021年,快递业内卷来袭,极兔横空出世,一场恶性竞争在全行业蔓延。王卫及顺丰控股也被迫卷入,并因此付出了代价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,顺丰快递实现营业收入2071.87亿元,同比增长34.55%,净利、扣非净利分别为42.69亿元、18.34亿元,同比下降41.73%、70.09%。其中,当年一季度,营业收入426.20亿元,同比增长27.07%,净利、扣非净利分别为亏损9.89亿元、11.34亿元。这是顺丰控股遭遇的首次亏损,也是借壳上市以来的唯一一次亏损。

针对一季度亏损,王卫曾公开道歉,称没有经营好,在管理上有疏忽。

面对国内快递业的恶性竞争,监管部门及时出手,整顿规范,推进行业健康发展。

进入2022年,快递行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。虽然告别了烧钱模式,但疫情多地散发且较频繁,导致一些网点暂停运营,燃油价格上涨、国际空海运价格下行、人工成本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,都对快递业尤其是顺丰控股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。

顺丰控股却迎来了高速增长。2022年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1.47亿元,同比增长46.58%,净利、扣非净利分别为44.72亿元、38.63亿元,同比增长148.77%、1060.45%。

王卫凭借什么成功突围?顺丰控股称,在收入端,公司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产品竞争力,优化产品结构,精细客户分层管理,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物流服务能力提升,收入稳定增长。在成本端,坚持精益化资源规划与成本管控,提升资源投产效率,持续多网融通扩大资源共享效益。

市场人士称,在内部,王卫推动人员优化组合,告别组织人员臃肿,实施多网融通,达到了降本增效激发活力目的。

此外,海外市场开拓顺利,也是王卫翻盘的主要因素。2021年,王卫将港股上市公司嘉里物流收入麾下,后者的服务范围在海外。2022年三季度,嘉里物流净利为20.33亿元。

净利率不到3%持续下降

王卫翻盘了,夯实了“物流一哥”地位,但顺丰控股未来经营业绩能否持续增长,仍具有不确定性。

在2021年那一轮行业烧钱模式下的恶性竞争,王卫为何很受伤?

在国内快递市场,市场通常将快递业分为三大体系,即顺丰系、京东系、阿里系。顺丰的优势,在于快,在于航空物流。其拥有中国最大、全球前列的货运航空公司,携手政府打造的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个、世界第四个货运枢纽机场。

截至2022年6月底,顺丰控股拥有运营全货机95架、飞行员699名,全球累计运营航线122条。散货资源方面,截至2022年6月底,公司拥有国内航线2179条、国际航线超过6700条。

与之相对应的,顺丰控股的劣势,在于资产较重,运营成本较高。基于此,在2021年的烧钱大战中,王卫承受不了。

那么,2022年大翻身后,王卫是否已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?恐怕未必。

2022年,顺丰控股实现净利、扣非净利的预计数上限为62.50亿元、54.50亿元,均未恢复到2020年水平。

2022年的业绩增长,嘉里物流贡献净利超过10亿元,而在2020年,顺丰控股尚未并购嘉里物流。未来,嘉里物流的经营能否顺风顺水,存在变数。2022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的净利、扣非净利分别为20.33亿元、19.14亿元,同比分别下降29.69%、34.72%。

成本,是快递行业最重要的竞争力,在这方面,顺丰控股处于弱势。

近几年,顺丰控股的净利率呈持续下降趋势。2017年,借壳上市当年,公司综合毛利率、净利率分别为20.07%、6.68%。历经四连降,2021年的毛利率、净利率分别为12.37%、1.89%。2022年前三季度,毛利率、净利率分别为12.42%、2.77%,虽然有所回升,但净利率仍然不到3%。

二级市场身上,顺丰控股的股价跌幅较大,对应的市值目前为2825亿元,较2021年的高点5681亿元蒸发了2856亿元。

汪建国10年后东山再起坐拥200亿财富

孩子王净利两连降产业建设临挑战

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

“卧薪尝胆”10年,汪建国东山再起,重登财富之巅。

汪建国起家于电器连锁行业,曾与苏宁的张近东、国美的黄光裕分庭抗礼。但在大学生找兼职靠谱的app张近东、黄光裕的围剿之下,汪建国败走麦城,被迫放弃五星电器。

转换赛道,进军婴幼、农村产业互联网领域,汪建国实现了“翻身农奴把歌唱”。

利用资本力量,汪建国与马云等联手做大投资蛋糕。孵化了孩子王(301078.SZ)、汇通达网络(09878.HK)两家上市公司,独角兽“好享家”、瞪羚企业“橙易达”“阿格拉”等一系列服务业品牌。

手握两家上市公司,汪建国的财富超200亿元,重新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。

不过,汪建国也有烦恼,2021年登陆A股市场的孩子王,经营业绩大幅变脸,净利两连降,深陷成长困境。

汪建国尚需继续破局!

汪建国

二次创业再登富豪榜

家电连锁龙头中,相较于黄光裕、张近东持续深耕,汪建国则是被迫转换赛道,重新出发。

1960年,汪建国出生于江苏苏州,1981年进入江苏省商业厅工作,1991年弃官经商。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转换赛道。1998年,江苏省五交化公司改制,汪建国参与其中,并将公司更名为五星电器,准备大举进军家电领域。

当时,黄光裕的国美电器已经开拓了国内家电连锁的新形式,张近东掌控的苏宁电器紧随其后,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。

2001年,汪建国在南京开了第一家五星电器实体店,并迅速迈出全国性扩张步伐。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……汪建国快马加鞭式开店布局,五星电器迅速崛起,成为继国美、苏宁之后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老三,年销售额达百亿。

大举扩张,汪建国倍感资金压力,他试图推动五星电器上市融资。

遗憾的是,几经波折,汪建国未能如愿。倒是竞争对手苏宁、国美相继闯进了资本市场。获得了“弹药”的苏宁、国美对五星电器展开围剿,汪建国压力陡增。

2009年2月18日是汪建国创业后的第一个抉择之日。站在上海中银大厦的楼顶,面对黄浦江,汪建国整整思索了6个小时。面对资金难以为继、供应商的担忧、竞争对手步步紧逼,汪建国深感无力。

权衡再三,他最终下定决心,将所持五星电器最后的25%股权卖给了美国电器零售巨头百思买。

2006年5月,汪建国就已向百思买转让了五星电器50%股权。当时,汪建国还抱有幻想,情况好转时,要将这50%股权买回来。

愿望是美好的,现实很骨感。苏宁、国美的崛起,以及行业的价格战,让汪建国毫无缚鸡之力,最终,他从起家的电器领域全面败退。

败走麦城那一年,汪建国49岁。虽然事业败了,但他转让五星电器获得约29亿真金白银。

不甘心、不服气的汪建国决定二次创业。组建五星控股集团,召集旧部,他开始了新一轮创业。

经过反复调研,汪建国选择婴幼及农村市场作为发力方向。

2009年12月,第一家孩子王在南京建邺万达落地开业,经营面积高达5000平方米。除了提供婴幼儿商品外,还提供早教、英语教育、游泳教学、餐饮等服务。

汪建国复制了五星电器市场开拓模式,孩子王门店迅速在全国铺开。到2019年底,孩子王门店数量多达352家,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的120个城市。

与此同时,汪建国筹划孩子王上市事宜。2021年10月14日,汪建国如愿以偿,孩子王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。

孩子王上市之时,汪建国还推动另一板块业务上市。2022年2月18日,汪建国赴香港敲钟,汇通达网络顺利挂牌港交所主板。

汇通达网络成立于2010年,定位为中国领先的立足于农村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。截至今年2月3日,汇通达网络市值为224亿港元。

2022年,汪建国以200亿元财富位列《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》第1119名。

忙于孵化孩子王陷困局

汪建国的逆风飞扬,一定程度上是发挥了资本优势。而这一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。

在资本市场,汪建国有一个称号,即独角兽“之父”。

五星控股官网显示,历经二十余年发展,五星控股现已成长为一家涉足现代服务业连锁、产业互联网、舒适智能家居、投资等多个业务领域并进行专业化经营的多元化投资集团。五星控股除了孵化了孩子王、汇通达网络两家上市公司外,还孵化了国家级独角兽企业“好享家”,瞪羚企业“橙易达”“阿格拉”等一系列服务业品牌,形成创新创业的生态网络。

汪建国备受市场关注,还与其投资有关。汪建国掌管着一支百亿规模的私募基金——星纳赫资本,在创投圈风头正盛。

此外,汪建国还常与马云、史玉柱等资本大佬相会。早在2010年,汪建国就与马云、虞锋、史玉柱等合作,参与成立“云锋基金”,致力于互联网、消费品和新能源领域投资。

截至目前,孩子王仍然是汪建国旗下最重要的产业。不过,孩子王经营已经陷入困境。

长江商报记者发现,上市当年,孩子王的经营业绩就大变脸。

经营业绩数据显示,2021年,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90.49亿元,创了新高,同比增长8.30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(简称净利)为2.02亿元,同比下降48.44%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(简称扣非净利)为1.22亿元,同比下降幅度达60.84%。

2022年前三季度,孩子王实现营业收入63.84亿元,同比下降3.23%,净利、扣非净利分别为1.52亿元、1.13亿元,同比下降35.89%、35.13%。

相较于上市之前几年营收净利双增,上市后,孩子王的经营业绩持续下滑,其发展已经陷入困局。

明星企业孩子王为何会迅速跌落神坛?

分析人士称,起家于线下渠道的孩子王,在线下并未形成足够深厚的市场竞争壁垒,行业集中度较低。

据市场估算,孩子王在华东地区、华中地区、西南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市占率分别为3.2%、0.6%、2.3%。

在新零售的背景下,孩子王渠道布局缺位。在线上渠道,2021年,公司取得的收入只有8.41亿元,占比仅为9.29%。

此外,产品质量也是影响孩子王业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。近年来,孩子王频繁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,领受的处罚不断。上市前三年,公司及其子公司被罚数十次。去年1月,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30家100批次婴幼儿服装产品抽查,发现8家销售者销售的13批次产品不合格,其中2批次来自贵州孩子王。

有人士称,汪建国热衷于资本而忽略产业根基建设,这是孩子王甚至是汪建国旗下产业的弊端,亟需改变。

原标题:《俞敏洪借直播带货绝地逢生 新东方半年赚6亿转型基础有待夯实》

随机为您推荐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俞敏洪借直播带货绝地逢生 新东方半年赚6亿转型基础有待夯实 ,天音网  sitemap

回顶部